|
商家資料
|
茶寮不大,卻處處透著匠心。青石板鋪就的地面縫隙里,幾株苔蘚自在生長;墻面懸掛著素雅的水墨畫,筆觸間皆是山水詩意;臨窗的茶席鋪著粗布桌旗,青瓷茶具在暖黃燈光下泛著溫潤光澤。選一處靠窗的位置坐下,窗外是春熙路的車水馬龍,窗內(nèi)卻只有沸水咕嘟的輕響與茶香的漫溢,這般「鬧中取靜」的妙趣,正是都市人尋覓的片刻安寧。
點了一壺店家推薦的「蒙山甘露」,茶藝師當(dāng)場溫杯、洗茶、注水,動作行云流水。茶葉在沸水中緩緩舒展,嫩綠的芽葉如雀舌般上下翻動,茶湯漸呈清澈的琥珀色。初嘗一口,舌尖先觸到一絲清甜,隨即轉(zhuǎn)為溫潤的甘醇,喉間泛起悠長的回甘,仿佛將整個春天的雨露都含在了口中。茶藝師說,這茶采自蒙山海拔千米的茶園,晨露未晞時手工采摘,方能保留這般鮮靈之氣。
閑聊間,又試了「正山小種」。相較于蒙山甘露的清新,小種的煙熏香更顯厚重。茶湯入口,松木香與焦糖甜交織,暖意從胃里慢慢漾開,驅(qū)散了連日的疲憊。茶寮的茶點也頗具巧思,一盤「茉莉酥」,酥皮層層起疊,內(nèi)餡清甜不膩,與茶香相得益彰;幾粒鹽漬青梅,酸中帶鮮,恰好中和了茶湯的醇厚。
茶過三巡,鄰座的老茶客與茶藝師聊起了茶道,從水溫火候到節(jié)氣時令,言語間滿是對生活的熱愛。忽然明白,茶寮的魅力,不止于茶本身,更在于這份「慢」——慢下來等水沸,慢下來品茶味,慢下來聽風(fēng)看雨。在春熙路這樣的繁華之地,人們習(xí)慣了步履匆匆,而竹雨茶寮卻像一面鏡子,照見我們內(nèi)心對「松弛感」的渴望。
離開時,暮色已濃。茶寮的燈籠次第亮起,暖光透過竹簾,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。回頭望去,木質(zhì)招牌上「竹雨」二字在夜色中愈發(fā)清晰。原來,真正的詩意不必遠尋,一杯茶、一檐雨、片刻的停留,便足以讓心在喧囂中找到歸處。這趟品茶之旅,品的是茶,更是都市里難得的「清歡」。若你也厭倦了春熙路的快節(jié)奏,不妨來竹雨茶寮小坐,讓茶香洗去塵埃,讓時光在此慢下來。